关于《高安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
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解读
一、文件出台背景及文件依据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江西省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赣府发〔2023〕1号)和宜春市政府《宜春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宜府发〔2023〕8号)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与水平,增加优质健康资源供给,强化医防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健康高安建设,制定了《高安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一年有突破,补齐能力短板。到2023年底,八大能力提升行动全面启动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疫情防控能力基本达到大规模疫情应对处置要求。
两年见成效,推动内涵发展。到2024年底,公共卫生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信息化等内涵式发展要素得到强化。
三年大变样,实现量质齐升。到2025年底,建立适应时代新要求、满足群众新期盼、体现高安特色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城乡区域资源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更趋均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健康高安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具体目标
《方案》共7大部分26条,可以概括为“七个提升”:提升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卫健”能力。
1.提升公共卫生能力。持续完善县、乡两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通过增设实验室检测项目、提升理化检验检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和溯源能力、加快县级传染病医院建设、配强硬件设施、强化疾控防控专家队伍建设、完善梯次储备方案,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服务水平。
2.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安市人民医院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将骨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示范学科”,到2024年底基本建成。遴选培育临床重点专科,到2023年底、2024年底、2025年底,力争建设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数量分别达到2个以上、3个以上、5个以上。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到2025年底,按城市地区每3万人口、农村地区每1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指纳入辖区120统一调度的车辆),且负压救护车占比不少于40%的要求,逐步实现车辆配备,平均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加强高安市固定采血点能力建设,巩固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直报成果,推动无偿献血“三免”政策更好落地。加快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精神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精神科(心理门诊)建设,提升高安市心理卫生中心能力建设,到2025年底,全市100%的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60%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到2023年底、2024年底、2025年底,设置完成率分别达到总任务量的60%、80%、100%。发挥现有联动中心心理服务平台和场所作用,推动社会心理服务走深走实。
3.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推进乡村一体化和“乡聘村用”;补齐基层公共卫生短板,到2025年底,八景中心卫生院、灰埠中心卫生院和筠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门诊,其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的发热诊室,全市8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公共卫生科。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改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到2025年底配备常用诊疗设备,力争实现八景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
4.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到2025年底,高安市中医院、高安市骨伤医院进一步加强治未病中心(科)建设。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馆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力争2025年底实现100%的乡镇卫生院、80%的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分步在乡镇卫生院建设智慧中药房。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以“赣十味”“赣食十味”等道地药材为重点,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推进热敏灸产业与中医药健康旅游、食疗产业、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底,把石脑中心卫生院建成灸养结合的热敏灸小镇。
5.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健全市、乡、村三级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确保全市助产机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听力筛查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基本避孕服务项目,促进生殖健康保护生育力。到2023年底,高安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县级优生优育指导中心;以高安市筠泉托育中心为基础,建成全巿首家“向日葵亲子小屋”。提升托育服务能力,积极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到2025年,成立高安市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建立至少1所规范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争取实现城区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到2025年底,高安市妇幼保健院和高安市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专门配备或依托120急救中心配备母婴安全快车,并推动高安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妇幼保健院。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提升职业健康服务能力,2023年底,全市至少有1家具备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能力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25年底,力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能力;在有需求的地区,依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尘肺病康复站。开展“健康家庭”建设活动,2023年先期在城区建设1个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家示范点,力争到2025年底家庭健康指导员实现村(社区)全覆盖,10%以上的家庭健康指导员经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实现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便捷就医服务“全覆盖”,到2025年底,“暖心家园”覆盖40%以上乡镇(街道)。
6.提升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定期组织省内外知名高校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积极做好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师承工作,培养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切实保障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和监督执法工作的人员需求,到2025年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额的70%、市卫生健康监督机构执法人员不低于编制总额的85%。到2025年底,所有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有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人员专职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完成上级下达的全科医生培训任务,力争到2025年培养10名全科医师。继续开展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完成上级下达的中医全科医生培训任务,力争到2025年培养5名全科中医医师。
7.提升“智慧卫健”能力。积极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到2024年,全市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达到2级和3级,智慧管理平均级别达到1级和2级,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智慧服务参评率达90%,智慧管理评估率达70%。依托省数字健康云平台,推进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应用和影像资料共享调阅,2024年底前,联合建立合作协议框架,试点开展市直公立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应用。
三、方案执行时间
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
解读人:沈彩荣 联系电话:5297559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