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子女上学问题,经过多年努力,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效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24年,我市将继续严格落实各项国家资助政策,具体如下:
一、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资助。为在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籍在园家庭经济困难适龄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发放资助金。脱贫户、城镇困难群众家庭幼儿按每生每学年1500元标准发放,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按每生每学年800元标准发放。该项资助按学年评定,分学期发放。
二、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免费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正版学生字典、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简称“两免一补”。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250元、初中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提供生活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按照小学每生每年625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的标准提供生活补助。该项资助按学年评定,分学期发放。
三、普通高中
1.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对象为在籍在校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生每学年平均2000元标准,由学校分三个等级进行核定,分别为一等2500元,二等2000元,三等1500元。脱贫户与城镇困难群众家庭学生享受一等标准(复读生不享受此政策)。该项资助按学年评定,分学期发放。
2.普通高中免学杂费:此项政策只针对高中脱贫户学生、城镇困难群众家庭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特困供养学生五种对象。从2023年秋季起入学的高一新生按每生每年1100元,2023年秋季以前年级学生(即高二、高三)按每生每年800元的标准免学费。(复读生不享受此政策)。该项资助按学年评定,分学期由学校直接予以减免。
四、中等职业教育
1.中等职业国家助学金:资助在校在籍的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指标为学生数的15%,三年级学生不能享受)。
2.中职国家免学费:为全日制中职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其他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免除学费,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学校学费标准执行。
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被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录取,取得真 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做到“应贷尽贷”。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年贷款额度不超过16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含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年贷款额度不超过20000元。
六、各项资助办理流程
1.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资助。
第一阶段:提出申请和提交资料。学生或监护人在当年的开学初(9月份)或根据学校的通知时间向就读学校班主任或相关经办人提出书面申请和提交相关材料;第二阶段:等消息。当年的10月底或11月份学校会把评审结果告知学生或家长;第三阶段:落实资助资金。当年的12月底到社会保障卡查询资助金是否到账(在外省外县就读的学生可到就读所在学校申报)。
2.高考入学政府资助。
第一阶段:提出申请和提交资料。高三毕业学期的4月份和5月份学生或监护人向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和提交相关材料;第二阶段:等消息和办手续。毕业当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学校会通知获资助的学生到高中毕业学校办理相关手续;第三阶段:落实资助资金。当年的12月底到银行查询资助金是否到账。
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1)首贷(第一次)办理流程:第一步:打印申请表。每年的7月底和8月份借款学生登录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在线服务系统(www.csls.cdb.com.cn)注册后进行贷款申请,填写相关信息,并打印一份《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表》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表》。第二步:签合同。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拿着申请表、身份证和高校录取通知书(在读学生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原件到教体局资助中心(地址:瑞阳新区瑞泰广场D栋1018室)签订合同。第三步:贷款到账。学生拿着资助中心开具的受理证明到高校报到,由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录入电子回执就可以了。当年的11月20日左右国家开发银行会发放助学贷款到大学,大学扣除学杂费之后有多的会转给学生本人。
(2)续贷学生办理流程。从2020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开通了远程办理,续贷学生只需登陆助学贷款系统按要求填写信息后选择网上办理即可。
高安市学生资助中心咨询热线电话:0795-5283228
(工作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不上班)
本政策解释权归高安市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