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全力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平稳运行、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处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0%,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03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3.95亿元,同比增长1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69亿元,同比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83:52.29:29.88。人均GDP达到21822元,同比增长7.43%。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跃上了30亿元台阶,达到30.36亿元,同比增长21.33%,比宜春平均增幅高4.8个百分点,增幅跃居宜春第2,在全省排第1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原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79亿元,同比增长26.59%,总量列全省第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6.90%,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6.01%,比上年提高0.71个百分点,比宜春市和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0.26和4.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2014年,全市财政支出累计403216万元,同比增长16.3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948万元,同比增长19.77%;教育支出91686万元,同比增长17.1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7514万元,同比增长12.9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45257万元,同比增长9.83%;节能环保11950万元,同比增长18.28%;城乡社区事务21020万元,同比增长104.41%;农林水事务67677万元,同比增长32.05%;交通运输8523万元,同比增长41.61%。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民生工程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2014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65966人,比上年年末增加12057人,总户数310919户。其中农业人口664527人,非农业人口201493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3.27%。据高安市计生委统计,人口出生率为13.37‰,死亡率为6.25‰,自然增长率为7.12‰,比上年提高0.03个千分点。
二、农业
2014年,全市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完成农业总产值63710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99%。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256364、21731、288092、6608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68%、18.22%、3.26%、11.77%。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32034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0%。
粮食作物面积、产量稳中有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20906亩、总产量为738159吨,分别同比增长0.04%、0.46%。稻谷产量连续增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年稻谷播种面积完成1473774亩、总产量696825吨,分别同比增长0.01%、0.39%。其中:早稻完成680920亩、总产量296764吨,分别同比增长-0.01%、-0.39%;中稻完成57142亩、总产量29496吨,分别同比增长0.60%、0.97%;晚稻完成735712亩、总产量370592吨,分别同比增长-0.02%、0.99%。
经济作物总体平稳。全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完成605806亩、总产量为55797吨,分别同比增长0.18%、0.51%。其中:花生完成167014亩、总产量29162吨,分别同比增长3.80%、1.26%;油菜籽完成402945亩、总产量24152吨,分别同比增长-1.28%、-0.11%。棉花完成播种面积99632亩、总产量11684吨,分别同比增长-0.45%、0.69%。蔬菜完成播种面积177335亩、总产量281502吨,分别同比增长0.41%、3.96%。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生猪出栏1696447头、牛出栏144216头、羊出栏6653头、禽出笼591.02万只,分别同比增长0.60%、2.64%、7.93%、-0.89%。畜禽存栏(笼)为:生猪933370头、牛219708头、羊5430头、禽288.27万只,分别同比增长-2.01%、0.05%、15.16%、1.17%。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全市着力打造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以园区建设带动特色主导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海亮集团富硒有机农业如火如荼,农科院高安基地快速推进,江西巴布洛生态谷成功落户。海亮集团田南建山项目基地育秧、播种、灌溉、施肥、打药,全部采用现代化、数字化、精细化、可追溯管理模式,场面非常壮观、令人震撼。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
三、工业和建筑业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工业生产增速放缓。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2.42亿元,同比增长12.0%,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18.09亿元,同比增长14.37%,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陶瓷行业完成产值207.59亿元,同比增长23.52%;水泥行业完成产值17.58亿元,同比增长17.12%;机电行业完成产值36.66亿元,同比增长16.76%;纺织行业完成产值25.70亿元,同比增长5.21%;化工行业完成产值34.87亿元,同比增长21.2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幅如下: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速 | |||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增长(%) |
瓷质砖 | 万平方米 | 97153 | 23.36 |
炻瓷砖 | 万平方米 | 2457 | 297.68 |
陶质砖 | 万平方米 | 1296 | 40.62 |
钢材 | 吨 | 12399 | 51.19 |
化学试剂 | 吨 | 477537 | 53.41 |
饲料 | 吨 | 121747 | 5.43 |
灯具及照明装置 | 套(台、个) | 3974243 | 21.78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万吨 | 336.3 | -1.48 |
水泥 | 万吨 | 443.8 | 9.10 |
金属切削工具 | 万件 | 13.9 | -18.24 |
食品添加剂 | 吨 | 11583 | 4.75 |
成品糖 | 吨 | 39758 | 26.30 |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 | 千瓦 | 288 | 70.41 |
轻革 | 万平方米 | 1726.7 | 15.02 |
纱 | 吨 | 72491 | 13.55 |
窑外分解窑水泥熟料 | 万吨 | 334.8 | 0.62 |
齿轮 | 吨 | 1893 | -15.11 |
冷冻饮品 | 吨 | 20922 | -5.77 |
挖掘、铲土运输机械 | 台 | 1774 | -7.51 |
乳制品 | 吨 | 866 | 42.20 |
化学农药原药 (折有效成分100%) | 吨 | 5450 | 14.29 |
蓄电池 | 千伏安时 | 120.9 | 0.29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3094 | 5.85 |
企业效益平稳运行。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10.25亿元,同比增长10.73%;营业税金及附加2.12亿元,同比增长21.24%;实现利税43.10亿元,同比增长11.95%;实现利润总额28.90亿元,同比增长9.61%。其中:陶瓷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4.51亿元,同比增长12.51%;水泥行业实现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9.70%;机电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16亿元,同比增长16.11%。规上工业产品销售产值412.30亿元,同比增长12.36%。产品产销率98.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39.1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0.35%;规上工业用电量24347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14%。规上工业原煤消费量288.38万吨,同比增长24.68%。
建筑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全市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20家,比上年增加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07亿元,同比增长73.1%。竣工产值17.22亿元,同比增长27.0%;完成建筑工程产值24.88亿元,同比增长78.0%;完成安装工程2.57亿元,同比增长55.8%;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总投资持续平稳增长。2014年,全市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23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工业投资98.64亿元,同比增长9.2%;房地产投资9.32亿元,同比增长8.7%。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97亿元,同比增长31.3%;第二产业投资98.64亿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投资62.62亿元,同比增长37.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完成27.09亿元,同比增长186.1%;非国有投资完成140.14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3.8%。
房地产市场增速回落明显,回归理性发展。房地产完成房屋施工面积9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1%,其中住宅7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0%。本年新开工面积2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2%,其中住宅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竣工面积1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8%,其中住宅1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6%。销售面积2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1%,其中住宅2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2%。销售额13.0亿元,同比下降19.8%,其中住宅9.8亿元,同比下降31.5%。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14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7.19 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5.27亿元,同比增长12.9% ;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92亿元,同比增长15.2%。
对外贸易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市进出口总额1.36亿美元,同比增长7.99%。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34亿美元,同比增长7.13%。全市共签约内资项目37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含24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签约资金197.35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9.3亿元。积极落实招大引强政策,重大项目招商取得质的突破。全年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3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累计签约资金197.35亿元,实际进资49亿元,同比增长19.5%。特别是引进央企实现“零突破”,分别是投资50亿元的中汽零商贸物流产业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中节能清洁工业燃气项目和投资18亿元的中电投光伏发电项目。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有突破。省重点工程推进快,昌栗高速公路高安段全长57.6千米,路基工程已全线完工。沪昆高铁高安段已于9月16日正式运营,改变了高安无铁路客运站的历史。二是运输发展服务全面提升。启动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全市有客运车辆275辆,座位4901个,完成客运量94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7960万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9.8 %、36.9%。全市有货运汽车29487辆,公路货运量10593万吨,货物周转量6354708万吨公里。机动车驾驶员43564人,公路通车里程2582公里,新增166公里。有物流总集团1个、汽运集团3个、货运企业682家,其中有4A物流企业8家。公交企业2家、公交车47辆,出租车公司2家、出租车180辆,维修企业67家,驾校6所。
2014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950万元,同比增长0.95%。电信业务总收入8080万元,同比增长8.1%,数据业务用户59382户,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总数98791户,同比增长29.33%。移动电话合计559199户,其中移动用户436900户,电信用户70299户,联通用户52000户。
旅游工作取得较快发展。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8.27%。全市景区形象显著提升。华林八百洞天景区成功申报省4A级乡村旅游点并于5月份挂牌。华林寨—上游湖景区创AAAA级景区申报工作、华林旅游小镇申报第三批省4A级乡村旅游点、高安元青花馆国家3A级景区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白莲山庄园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称号。全市在星级酒店建设、景区旅游公路建设、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行业管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方面稳步推进,有中源明珠大酒店、希尔顿大酒店、德亿香格里拉宾馆等多家星级酒店,其中希尔顿大酒店获评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并于10月份挂牌,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是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5.89亿元,比年初增加25.95亿元,同比增长9.6%,增量列宜春各县市第二位。其中储蓄存款174.26亿元,比年初增加13.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8.52亿元,比年初增加27.92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量列宜春各县市第一位。其中中长期贷款62.60亿元,比年初增加12.2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95%,比上年同期提高4.87个百分点,显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做好产业风险防控,维护金融稳定。第一,组织开展陶瓷产业风险监测评估。第二,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整治,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主基调,贯彻执行金融改革政策。第一,出台《企业续贷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妥善处置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突发事件。财政出资设立6000万元企业续贷基金,做大做强续贷中心。第二,努力搭建平台,加强银企对接。第三,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立足于服务小微企业、三农、保障房建设。
保险市场较快发展。2014年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0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1家,人寿保险公司9家。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财产保险5.7亿元,同比增长10.2%,人寿保险3.2亿元,同比增长31.82%。各类保险赔付3.82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2014年,高安市有普通中学29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25所,中等职业院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08所。在校学生154007人,专任教师8154人,学校占地面积508094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14791平方米。一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科学规划校建工程,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总投资3.4亿元的高安二中异地扩建、八中八小新建、特教学校异地搬迁项目进展顺利,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正在紧张建设,市三小异地搬迁工作也已经启动。落实资金8304.25万元,启动实施上级拨款项目315个,竣工259个,其中八景初中、独城力山小学被评为宜春市第三届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二是资助体系更加完备。顺利完成学生资助工作,免费提供义务教育教科书费1206.5万元,受惠学生 94716人;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17816人,发放补助1044.7万元;发放普通高中贫困生助学金567.5万元,受助学生7566人;资助贫困大学新生627人,发放政府资助金313.5万元。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助学金16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96人。
2014年高安市各类学校学生数、专任老师数 | ||||
类 别 | 毕业生数 | 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专任教师 |
小 学 | 8669 | 12816 | 68253 | 3679 |
初 中 | 9106 | 8759 | 26461 | 2060 |
高 中 | 5800 | 6736 | 19606 | 803 |
中等职业学校 | 3263 | 1679 | 7027 | 415 |
特殊教育 | 5 | 19 | 90 | 14 |
幼儿园(班) | 14487 | 16671 | 32570 | 1157 |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成效显著。普通高考、学科竞赛再创佳绩。在连续多年普通高考成绩列宜春各县市之首的基础上,2014年再创辉煌。参加普通高考的7237名学生中600分以上的97人,比去年增加16人,其中高安中学廖佳文同学以687分摘取宜春市理科高考桂冠。一本上线950人,上线率达13.13%;二本以上上线2465人,上线率达34.07%。高考录取6783人,录取率达88.76%,其中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6人被北京大学录取。高中学科竞赛活动成绩喜人,19名同学在全国化学、数学竞赛中喜传捷报,10多名同学在全省物理、生物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
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一是积极争取科技政策项目,致力争取科技经费支持。2014年共申报各级科技政策项目9项,已立项5项。国家级立项的有奥其斯光电等3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省级立项的有重大政策项目“江西绿色光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宜春市级立项的有维尔宝食品微胶囊工程技术中心。2014年共申报各级经费项目37项,已立项13项,金额1034万元。国家级立项的有国家创新基金2项,共81万元;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项60万元;省级立项9项,其中正邦生化申报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项目,获800万元支持。项目申报量和立项数在宜春均排前列。二是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企业主动与大学、科研院所“攀亲结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组织参加网上成果对接洽谈会、项目评审会和鉴定会、介绍专家等多种形式,为企业牵线搭桥。今年有金龙生物与南航、赛特新能源与南京理工、超鹰机械与武汉理工等一批企业与高校“结姻”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市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鼓励自主创新。第一,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全市获批省级重点新产品15项。第二,加大专利申报引导力度,共申报专利281项,授权专利179项,申请专利和授权专利数量均翻番,荣获“2014年度全省专利十强县”。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春意盎然。新馆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5000万元的博物馆新馆已基本完工,2015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国内外唯一一座以元青花命名的专题性博物馆。总投资6000万元图书馆新馆建设全面启动,位于瑞阳新区核心区域,占地19.25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预计2015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拓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功能。为全市22个乡镇基层中心,296个村级服务网点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信息服务,全年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共接待服务群众1.8万余人次。群众文化聚人气。2014年,凤凰大舞台积极配合省委宣传部举办了“中国梦”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演出达60余场次。农村三项活动送戏下乡演出200多场,观众近50万人次。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医药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卫生应急能力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有序有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94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专科疾病防治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村卫生室788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401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304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1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全市共举办7场大型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主要包括赣中四县市信鸽竞翔大奖赛、“体育彩票杯”高安市全民健身操(舞)大赛、“青城林语杯”乒乓球比赛、迎元旦羽毛球比赛、国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等。在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表彰会上被授予“2010—2013年度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在江西省第八届百县田径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不负众望,夺得全省团体总分第2名(一等奖),并获优秀组织奖。在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市教练员、运动员顽强拼搏、勇争一流,夺得金牌12.5枚(其中皮划艇金牌2.5枚、乒乓球金牌1枚、田径金牌7枚、举重金牌2枚),总分479.5分,政策性加金牌5枚的历史最优成绩,列宜春县(市、区)第二位,被省体育局授予2011—2014年县(市、区)竞技体育贡献奖。
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高安调查队统计,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0元,同比增长11.60%,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性支出77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5元,同比增长10.30%,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性支出17380元。
医疗保险事业顺利推进。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1846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7998人,居民参保覆盖率达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8843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343(不含退休)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30666人,参合率达99.76%。
民生工程继续改善。建设保障性住房2293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率达66.3%。其中廉租房126套,建筑面积0.67万平方米;公租房2167套,建筑面积11.0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3761套,完成任务率达100%。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2681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080户,林区棚户区改造159套,垦区棚户区改造962套。
就业工作快速发展,效果显著。2014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381人,完成率125.1%;城镇就业率96.42%,完成率101.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826人,完成率120.8%;“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省内工业园定向培训5110人,创业培训1067人,完成全年任务率达101.6%。全年共发放小额贷款2.4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9.2%,到期还款率达99.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000人,征缴基金625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8%。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我市已启动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创业技术培训、政策咨询、资金扶持和后续服务的支持,为大学生搭建一个高效创新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为适应新常态下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路,市委、市政府立足打基础、谋长远,通过科学选择项目、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全市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圆满完成了宜春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四大主要指标减排目标任务。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1%,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都同比下降2%。全年完成生活源减排项目3个、工业源减排项目7个、农业源减排项目45个。二是污染整治成效显著。第一,突出抓好中心城区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第二,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及周边污染整治工作。第三,陶瓷行业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第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初见成效。第五,生态创建再添佳绩。华林山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