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访问量:

关联稿件:



一直以来,高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优机制、强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统筹谋划,凝聚巩固衔接工作合力


进一步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主体责任、部门责任和帮扶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1.严格压实主体责任。今年以来,高安市先后召开8次市委常委会、3次市政府常务会、2次巩固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各级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重点帮扶村开展工作调研并多次听取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2.严格压实部门责任。各行业帮扶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全力推进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乡(镇)和行业部门调度会、推进会,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全市防返贫监测筛查预警工作和数据比对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并依托省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进行数据分析研判,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3.严格压实帮扶责任。全市共向脱贫村、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及红色名村等55个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254个非重点村都选派了乡村振兴工作组,每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都有结对帮扶干部。


坚决守牢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今年以来,高安市始终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贯彻“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1.强化监测帮扶。实行“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比对”的“三线”预警机制,用好村级例会和“网格化”排查等制度,集中开展“四访四查四帮”遍访农家活动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常态化开展排查,及时掌握监测动态,确保应纳尽纳。根据监测对象不同类别,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施精准帮扶。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全过程管理,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目前,全市现有脱贫户6787户16879人,监测对象232户701人,已消除风险135户373人(其中2023年消除8户28人),风险消除比例58%。

2.强化政策保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开展常态化排查,解决风险隐患。教育帮扶方面,持续落实控辍保学机制,全市无一例除身体原因外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失学辍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做到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健康帮扶方面,扎实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医保参保工作,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率为100%;常态化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大病专项救治、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工作,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住房安全方面,常态化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排查、监测,对疑似危房及时进行鉴定,对动态新增的危房进行警戒封控。2023年共有 85户低收入农户纳入了危房改造计划。饮水安全方面,深入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整体上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3.紧盯“两个重点”。一方面,继续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帮扶项目,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增加产业经营性收入,今年已安排第一批衔接资金4415万元,实施项目 43个。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外出务工就业、园区企业吸纳就业、帮扶车间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等渠道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市7618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稳岗就业,就业率达78.65%。通过“两业”帮扶的扎实开展,2022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7996.41元,较上年增长13.6%。


聚焦整体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高安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积极规范参与家园建设,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1.推进乡村建设,打造重点村建设样板。一是继续加大对14个省定重点村、1个宜春市定重点村的建设力度,确保2023年底每村衔接资金投入分别达到300万元、120万元以上,并加快推进35个市定重点村帮扶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业务样板村评选活动,打造一批业务样板村,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充分发挥“业务样板村”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持续抓好问题厕所整改,稳步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

2.深化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一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倡导树立正确的婚恋嫁娶观,提倡“零彩礼”,培育文明新风。二是持续开展“感党恩”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帮扶政策等,引导和鼓励群众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三是持续推进“爱心超市 积分激励”活动,坚持开展爱心积分评定。目前县乡村三级共开展“三讲一评”等感恩活动638次。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