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积极进取、敢为人先、勤奋踏实的高安精神,让高安文化和旅游事业和产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市入选“2021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2021-2022年我市连续两年获宜春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区,2018-2020年我局连续三年获宜春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
大力发展研学游、工业游、乡村游、自驾游、观光游等,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打造东南西北四条精品线路。高安从一个文旅小市深耕发展,从“默默无闻”到入选“中国魅力城市”,从“无处可玩”到成为周边县市的“休闲后花园”,实现了文旅产业质的飞跃。目前,全市重点文旅在建项目10个,谋划项目10个。其中,元青花文旅融合示范区项目第一期——瑞州府衙成为高安市民旅游打卡新地标;第二期即将动工,该项目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以元青花为主题的旅游示范区。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由2014年的189万人次增至2021年的856.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14年的15.5亿元增至2021年的67.95亿元。2021年12月份在库文化企业及经营户260家,营业收入合计20.57亿元。
巴夫洛生态谷景区和百峰岭景区成功创评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巴夫洛生态谷景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并入选百家江西康养旅游打卡地。大观楼腐竹厂成功创建江西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华林山镇荣获全国第三批美丽宜居小镇称号。贾家古村作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目前,全市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4A级乡村旅游点5个,省级4星级旅行社1家,宜春市第三批中小学研学基地2个,国家4星级旅游饭店3家。我市文旅品牌逐渐多样化、体系化、高端化,为塑造高安旅游城市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市委市政府打造了高安第一座城市书房,并将城市书房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15分钟阅读圈”,增强市民文化获得感。推进采茶戏艺术中心项目和新文化馆建设,计划明年6月底竣工。实现全市24个乡镇(街道、场),369个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有序推进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教馆等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2019年建成的图书馆新馆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获评第一批宜春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称号;博物馆获评全国重点博物馆等称号;吴有训科教馆获评江西省红领巾讲解员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应急广播建设全省领先,受到央视、新华社、江西卫视、江西新闻广播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先后被央媒、省媒报道14次。全市共建设应急广播市级指挥平台1个,乡级运行平台24个、社区居委会操作平台65个、村级操作平台295个、应急广播终端4337个,实现了所有自然村应急广播终端的全覆盖,今年高安在全省应急广播建设工作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这十年,我们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保护成绩斐然。 全市共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11处、市级35处。华林造纸作坊遗址考古发掘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上湖遗址是江西省首个经正式考古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积极推进国省市县四级文保单位修缮、本体保护、安防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十年来获批3000余万专项资金。成功申创宜春首家民营博物馆--品正博物馆,现正在申创第二家民营博物馆--煮酒博物馆。高安采茶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字门拳、高安道情、高安上湖灯彩、高安锣鼓戏、高安骨伤医术、朱轼故事、高安腐竹制作技艺、土城斗牛等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7名,其中褚凤荣老师正在申报国家级传承人。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