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执行公开>规划计划>“十四五”规划及历史规划>规划原文

高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

访问量:

关联稿件:

高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

高安市交通运输局

20227

高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

编制单位:高安市交通运输局

咨询单位:南昌企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项目指导人:盛

技术负责人:陈嘉(工程师)

主要参加人:符 若(工程师)

祝云峰(工程师)

黄志康(助理工程师)

伟(助理工程师)

编制日期:20227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二)存在问题

二、发展形势

(一)发展要求

(二)需求分析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一)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二)积极推进铁路前期工作

(三)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建设

(四)推进国省干线升级改造

(五)积极建设四好农村公路

(六)持续优化高安特色公路

(七)完善升级水上交通网络

(八)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九)强化现代化养护管理

五、推进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建设

(一)提高交通出行服务品质

(二)打造高效货运物流服务体系

(三)加快升级邮政及快递服务体系

六、增强交通智慧绿色平安发展水平

(一)提高交通智能化发展水平

(二)加强绿色集约发展能力

(三)强化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七、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八、 保障措施

附件1.高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建设项目库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关键期,也是我省全面开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我市将抢抓新机遇,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坚定不移地将交通强市进行到底,围绕“加速百强进位,建设中等城市”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实施“拉升标竿、彰显品牌”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拉短板补弱项,加速对接南昌,加快产城融合,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率先在宜春跑起来,着力构建具有高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奋力书写高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华章。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安加速百强进位,建设中等城市的核心支撑。目前,高安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由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但是,高安市交通运输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快捷高效、安全畅通的交通网络尚未形成,难以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十四五”时期,江西省将加快推动交通强省建设,引领带动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这要求高安市交通运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运输服务提质增效,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把握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进一步发挥高安市交通优势,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高安党代会提出“拉升标杆、彰显品牌,为争得百强更好位次、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取得较好位次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特编制《高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依据《高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总结评估“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问题,研判“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形势,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高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格局,明确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对于指导高安市“十四五”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助力高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安排投资和拟定重大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我市综合交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交通运输发展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有力支撑了高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与国家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先行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十三五”期,全市道路交通升级改造投资超10亿元,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96公里。其中,投入6.4亿元,完成320国道、高胡公路大中修以及村华线等3条省道升级改造,总长159.5公里。投入5.7亿元,完成县道升级改造216.8公里、乡村道路拓宽改造2012.2公里、安防工程815.4公里,实现客车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实现快速发展,对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沪昆高铁横跨高安市,随着沪昆高速铁路高安站周边道路不断完善,高安站客流量逐年增加,对高安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沪昆高铁将高安市到上海市的行程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3小时,大大加快我市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极大促进了高安市的发展。昌栗高速贯穿高安市,并设有3个高速出入口;沪昆高速穿过高安市南端,并设有1个高速出入口,有力促进我市东西方向的公路运输。在建制村通客车和通邮率均达100%。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交通扶贫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交通运输扶贫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组组通水泥路,乡村道路拓宽改造达到2012.2公里。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里程 3428.9公里,其中县道379.9公里、乡道893.7公里、村道2155.3公里;优、良、中等路率在80.3%以上,建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列养率、县乡农村公路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四好农村路”的大力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交通改革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我市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智能交通和审批服务便民化,促进“放管服”改革落地。推动信息网络互通,实行《道路运输证》网上审验,实现“网上办”,窗口服务实现“一次办”,推进延伸下放,实现“就近办”。利用省治超平台在我市筠阳、村前、石脑、大城、相城设立智能科技治超系统,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实现非现场模式,有效提高行业安全工作水平。

(二)存在问题

1.对外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仍需加强

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在高安市域发范围内覆盖范围有限,仅东西向沪昆综合运输通道从市域过境,且市域内其他地区与通道相衔接联通的运输线路密度、等级有限,致使沪昆综合运输通道对我市全域发展的支撑不足。全市南北向大通道建设滞后,交通方式单一,与外部连接通道明显不足,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仍需加强。

公路交通通达能力有待提升。高安市市域范围高速公路布局不够均衡,仅一条东西向昌栗高速公路贯穿市域及南部一条东西向沪昆高速少部分过境,缺乏南北向快速通达高速,部分地区仍不能实现快速上高速的目标。普通国省公路网络等级仍需提高,农村公路衔接不够顺畅,断头路现象仍然存在,公路干线网大循环、村与村之间的小循环尚未形成,道路管养水平仍需加强。

水运潜力开发困难。高安市域范围内仅锦江一条较低等级航道,水深较浅、水量偏少,难以满足建设三级航道的要求,水上对外运输能力较弱,水运潜力难以开发。

2.客货运枢纽服务能力仍需提高

客货运枢纽场站建设较为滞后客运枢纽站场布局有待完善,既有客运枢纽站场功能有限,难以满足公众个性化、便捷化出行需求。客运站使用程度不高,尤其是农村客运站建成之后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与公交线路衔接度不够。全市货运枢纽场站仍存在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等问题,全市铁路、公路、水运等运输方式之间仍缺乏有效联动与衔接,无法满足客货便捷化运输需求,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

港口码头服务能力不足。受航道、岸线等条件制约,高安现有港口、码头仍存在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下、岸线利用率较低、配套设施设备落后、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限制了水运效益发挥,不足以支撑港口和腹地城市产业、经济、社会发展。

民航运输发展尚处空白受资金、审批程序等因素影响,高安民用运输机场前期准备工作推进仍存在一定阻碍,全市民航运输整体发展仍相对滞后。

3.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公共客运服务能力依然有限。无缝衔接、快速换乘的旅客联程联运体系发展滞后,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公路公共客运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公交在车辆配置、线路布设、场站配套、准点运行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仍需优化。客运企业公司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客运企业多、小、散特点突出,客运企业在服务品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意识有待加强。

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相对滞后。货运组织模式较为粗放,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简单的货物运输,未能形成现代物流经营模式,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城市共同配送、快递物流等模式发展相对滞后。专业化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尚未形成区域性、综合性货运信息网。农村生产生活用品物流配送效率低下,配送和仓储能力不足,物流信息不畅。货运企业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缺乏引导行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

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仍需加强。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已运营的系统协同化水平不高,资源之间相对独立,数据未能实现高效共享和融合,信息化集成应用水平较低,综合效能展现不足。客货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仍需完善,对外服务的信息实时性差、服务手段有限、可用性有待提高,公路客运网络售票稳定快捷性,网络信息发布即时性,货运供需两端信息获取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都有待加强,交通诱导分流等交通信息内容不能完全满足交通出行者的需求。

4.交通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有待完善。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涉及交通、发改、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制度化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协调、不衔接的问题,多头管理导致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困难,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建设项目推进缓慢,影响了各种运输方式自身优势和综合运输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行业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仍需提高交通管理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结合程度较低,管理能力较为不足、执法效率不高等现象仍然存在。交通科技成果推广滞后,科技成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提供的信息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导致系统运营效率有待提高。此外,投融资体制、公路建设养护等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改革也有待深化,交通运输法制政府建设尚需推进。

二、发展形势

(一)发展要求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国家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江西省已转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积极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加速构建“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向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建设目标迈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仍处于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交通运输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要求。

1.新发展格局要求交通运输充分发挥“先行官”作用

为推动我国发展战略转型,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动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要求高安市综合交通在“十四五”时期按照适度超前、有效拉动、精准发力的原则,保持合理投资增速和一定的发展规模,开展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业在扩大供给与需求、促进投资与消费的双重功效,促使交通运输业主动发挥稳增长作用,全力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切实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作用,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迈入现代化。

2.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交通强国建设要逐步构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要求综合交通十四五便民、利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强化薄弱环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十四五”期是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时期,要求我市加快公路网络完善及补齐短板,提升普通公路路况水平,对打通综合运输通道“大动脉”,畅通城乡运输“微循环”,加快完善综合运输结构体系,进一步扩大高品质、高效率、多样化交通运输服务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3.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加快城乡交通融合发展。

“十四五”期,实施以人为核心、提升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为增强中心城市聚集和辐射能力,需要纵深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我市提供更安全、更优质、更均等化公共交通服务,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更好地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将加速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加快完善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客运长效运行机制。构建县(市、区)、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

4.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要求交通运输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出行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货物运输的小批量、高价值、分散性、快速化特征更加明显,要求我市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不断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要求交通运输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5.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落实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我市交通须切实转入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轨道,在谋求交通快速发展同时,重点发展占地少、能耗低、运能大、环境友好的运输方式,着力打造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交通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交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优化运输结构,倡导绿色出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交通运。

(二)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及我省“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加快推进,以及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格局的快速构建,人口将进一步向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集聚,与周边省份的交通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高安与周边地区城际间交通联系将更为频繁,经济发展也将进入新阶段。

1.客运量增长较为缓慢

客运方面,“十三五”期间,受疫情影响,高安市客运总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随着疫情常态化的严控下,并且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情况之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出行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市域人均出行次数将逐步增加,出行范围继续向外延伸,旅游旅客接待量不断增加,客运总量将呈现缓步上升态势。根据高安市历史客运增长趋势及“十四五”期发展趋势与要求,预计全市客运增长率将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预测至2025年,全市客运年均增速为1.41%,客运总量将达到870万人。

2.货运量保持稳步增长

货运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未来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将带来轻质、高货值、小批量、多批次的货物运输需求激增,居民消费升级将诱发大量消费品需求,促进对更快速、更便捷、更准时物流配送的需求,快捷化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带动货运总量继续保持增长的发展势头。综合考虑我市历史货运增长趋势及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进程,根据高安市货运现状和“十四五”期发展趋势与要求,预计全市货运增长率将总体保持稳定。预测至2025年,全市货运年均增速为4.75%,货运总量将达到34043万吨。

1 “十四五”期高安客货运输总量与客货运输预测

指标

2020

2025

年均增速(%

客运量(万人)

811

870

1.41

货运量(万吨)

27000

34043

4.75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以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交通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和部署,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出发点,以提供更优质更均等的运输服务为着力点,以加速百强进位,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更大力度构建通道、补齐短板、调整结构、服务民生,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推动高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促进高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适度超前。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坚持适度超前,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和大南昌都市圈建设,紧密围绕江西省“十四五”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科学把握建设规模速度,发挥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支撑和先行引领作用

优化结构、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规划统筹,积极对接上层规划,优化网络布局,创新运输组织,调整运输结构,强化各种交通方式协调有效衔接,统筹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各环节,推动交通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率和发展质量。

普惠多元、服务人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关键通道、重要枢纽和重点领域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关注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和小批量、高价值、分散性、快速化的货运需求,全力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和系统韧性。

创新智慧、安全绿色。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赋能,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积极推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入融合,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守红线定位和底线思维,着力构建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有效转变发展方式,用集约、循环、可持续的方式开展交通建设和运输服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025 年,初步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行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支撑引领港产城协调发展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力争走在宜春市前列,基本适应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宜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市中等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2.具体目标

1)综合交通网络覆盖水平显著提升

铁路运输逐步成网。着力构建构建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长三角城市群、海西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三横一连”铁路网络,九长高铁前期工作进一步推进,力争九长高铁线路贯穿市域北部并在高安设站;尽快启动南昌地铁(轻轨)延伸至高安前期工作。

公路运输更为高效基本建成“两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建成靖安至樟树高速公路,畅通高安北上南下大通道,高速公路覆盖水平持续提高,构建全市1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力争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完成100%。力争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100%,消灭国道四级及以下瓶颈路段,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95%以上,重点做好国省道预防性养护工作,乡、村道双车道公路比例达到20%

航道等级进一步提升。加强高安境内航道疏通及管理,不断提升航道运行等级。港口布局进一步优化,货物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宜春市港口建设规划,尽快启动高安港口项目建设,打通高安锦江至赣江的水运通道。

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加快高安通用机场建设进程,打破我市机场空白的局面。

积极推进客货运枢纽建设。建成高安城西客运综合服务站,新建二级公路客运站1个。建成高安建筑陶瓷物流园、高安光电物流园、高安数字物流产业园等3个货运枢纽。

2)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客运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依托高安高铁站、高安汽车站、高安汽车东站、高安汽车南站及高安城西客运综合服务站等客运枢纽,提升旅客联程联运水平。

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线网密度中心城区超过2.5km/km2,城市化地区公交站点300m覆盖率不低于60%,组团内公交出行30分钟覆盖率90%,万人公交车拥有率达到15标台,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到40%

货运多式联运水平明显提升。在彬江铁路综合物流园、樟树港口综合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实现公铁、公水铁、空公联运。提高铁路、水路、航空货运分担率,货运运输结构大幅优化。

3智慧安全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智能化监测覆盖率明显提高。基于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导航、GPS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监测覆盖率达到30%

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配合宜春赣西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提高高安市数字化处理能力,政府行业运行监管水平和指挥调度能力大幅提高,不断拓展交通信息获取途径。

交通绿色化稳步推进。2020年相比,交通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7%。交通运输废旧材料再生和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交通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建成基于人工智能、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的公路应急监管平台,完善应急体系,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

2 高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项目

现状

目标

基础设施

1

铁路总里程(公里)

148

148

2

高速铁路总里程(公里)

81

81

3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63

113

4

普通国道二级以上公路占国道总里程的比例(%

--

100

5

普通省道三级以上公路占省道总里程的比例(%

--

95

6

农村公路总规模(公里)

3428

3500

7

乡、村道双车道及以上公路占比(%

--

20

8

通用机场数量(个)

0

1

9

综合客运枢纽数量(个)

0

1

10

综合货运枢纽数量(个)

0

3

11

中心城区城市公交线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

2.5

12

中心城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

--

60

13

组团内公交出行30分钟覆盖率(%

--

90

14

万人公交车拥有率(标台)

--

15

15

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

--

40

智慧交通

16

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监测覆盖率(%

--

30

绿色安全

17

交通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量下降率(%

--

7

18

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

--

12

四、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一)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紧紧围绕高安市“加速百强进位,建设中等城市”发展目标,服务“一带一路”、交通强省、大南昌都市圈建设以及高安市转型等重大战略,规划形成以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横一纵”运输大通道,实现与国家“十纵十横”及江西省“六纵六”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有效衔接。其中,“一横”为昌栗通道,“二横”为鹰株通道,“一纵”为靖樟通道。

一横:昌栗通道(南昌-高安-上栗)

该通道高安市东融大南昌都市圈,西合长株潭等地的重要通道,通道穿越了高安地域中心,对于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增强南昌辐射功能、提升高安经济发展,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道主要由昌栗高速、G320共同构成。

二横:鹰株通道(鹰潭-高安-株洲)

该通道东连南昌、抚州,西接长沙、株洲,属于国家规划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通道中的上海至瑞丽运输通道,是加快新余、宜春、萍乡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缩短高安至周边城市中心时空距离,推动赣西地区协同发展,形成与大南昌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合力的重要支撑。通道主要由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昆高速共同构成。

一纵:靖樟通道(靖安-高安-樟树)

该通道主要将高安进入大南昌都市圈的五个市县进行有效的串联,将丰樟高组团与奉靖组团直线的进行联通,打造丰樟高及奉靖组合型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南昌大都市圈西侧北联武汉城市群、南联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对于助力大南昌都市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将樟树中药产业、高安建筑陶瓷、奉新纺织产业向外省及时转运,节约运输成本。通道主要由靖樟高速(规划)、G105构成。

3 综合运输通道配置表

形态

通道名称

运输方式

项目名称

建设情况

一横

昌栗通道

公路

昌栗高速

现状

G320

现状

二横

鹰株通道

铁路

沪昆高铁

现状

沪昆铁路

现状

公路

沪昆高速

现状

一纵

靖樟通道

公路

靖樟高速

规划

G105

现状

(二)积极推进铁路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我市铁路建设前期工作,着力构建构建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长三角城市群、海西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三横一连”铁路网络,积极推进九长高铁前期工作,力争九长高铁线路贯穿市域北部并在高安设站,缩短高安与长沙、九江等城市的距离;建设浙赣铁路张建支线西延接通新余铁路,实现江西建陶基地铁路专用线与浩吉铁路联通;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新建建陶基地(新街)-高新产业园铁路货运专线,实现高安腹地通货运铁路专线目标;尽快启动南昌地铁(轻轨)延伸至高安前期工作,实现南昌至高安市域(郊)铁路与南昌地铁4号线实现无缝连接,提升高安市与南昌市的城际铁路联通能力。

4 高安市铁路“三横一连”布局

名称

铁路名称

类型

规划等级

横线

一横

九长高铁

规划(前期)

高速铁路

二横

沪昆高铁

现状

高速铁路

三横

八建铁路

现状

普速铁路

连线

一连

南昌至高安市域(郊)铁路

规划(前期)

快速铁路

专栏1 十四五期间高安市铁路前期研究项目

九江至长沙铁路。该项目为十四五期内远景研究铁路。线路全长375公里,其中江西省境内236公里,宜春境内约70公里,高安境内约30公里。项目总概算投资约340亿元,高安段投资约4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强化高安市与周边城市的铁路联系,为高安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浙赣铁路张建支线。建设浙赣铁路张建支线西延接通新余铁路,实现江西建陶基地铁路专用线与浩吉铁路联通。

建陶基地(新街)-高新产业园铁路货运专线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新建建陶基地(新街)-高新产业园铁路货运专线,实现高安腹地通货运铁路专线目标

南昌至高安市域(郊)铁路该项目为十四五期间前期研究铁路,类型为城际铁路,按200公里/小时,双线标准建设实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衔接大南昌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周边中心城市的1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进一步完善江西省城际铁路网络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三)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建设

积极推进高安市高速公路建设,新建靖安至樟树加密高速,畅通高安北上南下大通道,力争在高安境内设立伍桥学山、石脑集镇北、黄沙横岗毛家、新街建陶基地四个高速互通,持续提高高速公路覆盖水平,构建全市1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力争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完成100%实现“绿三角”乡村振兴平台与临港经济区全面对接,与“银三角”版块互联互通。

5高安市“两横一纵”高速公路布局

名称

高速名称

类型

横线

一横

昌栗高速

现状

二横

沪昆高速

现状

纵线

一纵

靖安至樟树高速

规划

专栏2 高安市“十四五”高速公路建设重点

靖安至樟树高速公路。该项目为新建高速公路,属于《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8—2035年)》“101021的第七纵:阳新(赣鄂界)至武宁至兴国高速公路中间段靖安至樟树段,规划期内新建里程146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预计投资183亿元,贯穿高安全域,高安境内约66公里,高安和南昌大都市圈西部地区的交通要道,力争在高安境内设立伍桥学山、石脑集镇北、黄沙横岗毛家、新街建陶基地四个高速互通。本项目(与北延、南延段)通道内可串联形成一条庐山西海、武宁弥陀寺、靖安三爪仑和宝峰寺、奉新百丈寺、高安华林风景名胜区、樟树古文化遗址等县市的旅游通道,打造江西旅游品牌。项目实施后具有加密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构建南昌与武汉之间的快速便捷的联系通道,加强大广、昌铜、昌栗、沪昆、福银、南昌绕城、(项目北延后)永武、(项目南延后)东昌、抚吉、广吉等高速公路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加快带动区域城镇总体经济、社会、旅游业发展等多重功能。因而本项目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四)推进国省干线升级改造

重点推进普通国省道低等级路段、瓶颈路改造,逐步消灭普通国省道四级及以下公路及未贯通路段。优化普通省道网布局,提高普通省道网的路况服务水平,提升普通国省道网的通行效率。重点加强普通国省道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加大扩能改造力度解决国省道城镇过境段、出入口路段拥堵问题。力争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100%,消灭国道四级及以下瓶颈路段,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95%以上

专栏3 “十四五”期国省道改造重点工程

国道重点工程:共计2个工程,总里程为27.5公里,总投资为12.6亿元。实施国道G320改线工程,规划等级为一级公路,改造里程为27.5公里,预计投资12.6亿元。项目的建设将提升G320高安市城区段通行能力,缓解城区交通繁忙拥堵状况,拉大高安城市框架,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二期推动320国道祥符—南昌西2环改线工程共17.5公里,为高安融入南昌大都市圈奠定交通基础。

省道重点工程:共计9个工程,总里程为221.3公里,总投资为80.13亿元。实施省道S218线路高安大城至黄沙段新建工程,规划等级一级公路,新建里程为43.4公里,预计投资19.55亿元;实施省道S221线路上高县城至高安石蚁坳段工程,规划等级一级公路,新建里程为30.0公里,预计投资9.74亿元;实施省道S221线路高安石蚁坳至付家圩段工程,规划等级一级公路,新建里程为6.4公里,预计投资2.89亿元;实施省道S527线路高安相城至横江段工程,规划等级为二级公路,新建里程为9.9公里,预计投资1.29亿元;实施省道S219线路高安杨圩至太阳段改建工程,规划等级为二级公路,新建里程为34.3公里,预计投资4.81亿元;实施省道S309线路高安独城至新街段工程,规划等级为二级公路,新建里程为13.3公里,预计投资2.23亿元;建设奉新至高安高铁站一级公路22.3公里预计投资8.52亿元尽快启动高安祥符至南昌西二环西山北互通一级公路约16.7公里预计投资10.87亿元建设高安至南昌快速通道45km预计投资10.87亿元。

(五)积极建设四好农村公路

“十四五”期,围绕促进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四好农村路”内涵,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智慧化水平,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夯实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施县乡道升级改造,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镇道路、交通枢纽的互联互通,切实打通服务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全面完成县道升级改造,逐步提升乡道双车道比例;推进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支持路面宽度5米以下的通建制村窄路面拓宽改造建设,满足农村客运通行条件。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和人行危桥改造工程。全面实施路网连通工程。加快建设坪马公路村前段4.7公里道路。

(六)持续优化高安特色公路

以普通国省道为重点,围绕公路贯通提级、服务设施提升改造、景观风貌塑造、生态系统保护、人文景点融合、相关产业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等,突出规模效应,成条成网建设“畅、安、舒、美、绿”的高安特色公路。

推动城区路网优化升级。新改扩建乐天路、有训路、龙岗路、高丰路、金川路、飞跃路北延、南莲路贯通、高荷路拓宽、锦水路、胜利路、亭子下路、世济桥路、南安路、五里牌路、月潭路、杨港路、西郊路等城区道路。

打造魅力高安旅游路。围绕形成“绿三角”“二横三纵”旅游公路网,具体建设华林到赤田、华林到上游湖、村前到赤岸、上游湖环湖和周岭至上宅旅游公路,改建华林至村前段旅游公路、艮山至周岭旅游公路、G320线至百峰岭旅游公路,改造提升G320线至仙悠谷旅游公路、伍桥至上宅公路等一批旅游公路,助推汪家、伍桥、华林、上游、村前、杨圩绿三角乡村振兴示范区发展,谋划覆盖高安境内3A级景区以上的旅游公路。

打通高安产业资源路。畅通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园道路,以双车道以上公路为主,建设板栗林场至赣西粮仓产业大道、园艺场至油茶基地、高胡路至锂电产业园、G320线至志平园林、帝师生态园至天麒农业开发区等一批产业、资源公路。

(七)完善升级水上交通网络

加强高安境内航道疏通及管理,不断提升航道运行等级。港口布局进一步优化,货物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航道、港口、船舶的协调发展,合理匹配能力,衔接服务。加强各区域间水运协调发展。加强建设、管理、养护、服务、安全并举。根据宜春市港口建设规划,尽快启动高安港口项目建设,打通高安锦江至赣江的水运通道。

(八)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1.加快客运枢纽建设

加快建设便捷舒适的综合客运客运枢纽,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增强公路与铁路、城市公交等的衔接转换水平,鼓励设施设备共享,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建成高安城西客运综合服务站二级公路客运站,强化综合客运枢纽内部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的快速衔接,鼓励综合客运枢纽采用同站换乘、立体换乘的建设方案,统筹规划综合客运枢纽内部运营管理,提升综合客运枢纽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2.加强货运枢纽建设

按照无缝衔接要求,重点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加强普通货运物流枢纽建设,完善货运枢纽布局和功能。推进小、散、弱货物运输向集仓储、运输、搬运装卸、信息处理、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促进高安货运物流一体化建设。重点高安建筑陶瓷物流园、高安光电物流园、高安数字物流产业园等3个货运枢纽。完善货运枢纽场站集疏运体系,强化干线公路对货运枢纽场站的连接。

3.加快航空机场建设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推进高安通用机场、候机站建设,占地约420亩,建设起降跑道、停机坪、航站楼、候机站、塔台、油库及相关配套设施。

6机场建设规划方案

名称

类型

规划等级

投资(亿)

建设年限

高安通用机场

新建

A1

3.3

2022—2025

(九)强化现代化养护管理

完善养护管理制度,完善养护管理绩效评价和奖惩体系,促进养护工程向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构建养护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提高信用评价体系应用,推动养护市场健康发展。全面建立国省道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加快建立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管理能力升级,提高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公路养护资金保障,巩固和提升路况水平。提升预防性养护比例,突出规模效应和质量效应,实现普通国道路面黑色化,公路养护由被动防治向主动预防转变。加强日常性养护,及时实施养护专项工程和安全隐患治理工程。推进养护工程技术创新,加大“四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促进养护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加大养护机械化配置力度,推进养护的机械化、标准化、快速化,提高养护工程效率。实施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按照国省干线公路实施大中修工程(含预防性养护)的里程比例不少于17%的要求,加强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大中修,全面推广预防性养护,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实施灾害防治工程,重点整治干线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路段。

五、推进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建设

(一)提高交通出行服务品质

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大力推广“出行即服务”理念,发展基于智能终端的一站式出行服务。积极发展公铁联运模式,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灵活便捷的优势,强化道路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衔接,切实提升出行效率。努力实现旅客出行“一站购票、无缝衔接、一票(证)通行”,加快培育专业化旅客联程联运经营主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一体化联运产品。强化高安高铁站、高安客运站等客运枢纽站点与城市公共交通接驳换乘便捷化水平,优化旅客换乘通道,实现铁路客流与公路客流的“公铁联运”。把握大南昌都市圈建设机遇,推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在高安地区建立提供候机停车、行李联程托运等配套服务的服务站,发展“异地城市候机楼”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实现公路中短途运输与民航长途运输的“公空联运”。

加快推进客运提质升级。持续优化客运结构,逐步拓展短途、多样化与个性化客运市场,推进定制班线等特色客运业务发展,积极构建道路与铁路、民航、水路等相衔接的客运网络,稳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差异化服务的市场格局。强化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推广使用,提升道路客运网上售票率。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装备设备,提高特色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运输企业与全省红、古、绿旅游资源融合发展,鼓励运输企业发展旅游专线、观光巴士等运游结合模式,提升旅游运输服务品质。鼓励和规范发展道路客运定制服务,鼓励网约车、汽车分时租赁等持续优化服务供给,积极发展定制服务新业态。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巩固乡镇和建制村客运发展成果,鼓励农村客运集约化发展,提高农村客运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不断优化城乡客运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指引农村客运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设置临时发车点等灵活方式运营。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城市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改造,以点带面引领城乡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

打造便捷的城市公交体系。持续提高城市公交线网的覆盖率,不断优化城市公交线网结构。鼓励发展常规地面公共交通、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公共出行方式,形成一体化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统。

(二)打造高效货运物流服务体系

推动多式联运集约发展。加大多式联运扶持鼓励政策,根据发展需要,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对多式联运的物流企业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提高吸引货源竞争力。强化组织领导,提升多式联运服务管理水平。加快公路、水运与铁路、航空以及海关等的信息交互共享,推动实现货物状态全程跟踪、流程可查,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效率。推动冷链物流体系运输、集配能力逐步完善,引导货运枢纽完善冷链物流服务功能,鼓励冷链运输企业向社会化、专业化转型。深入推广甩挂运输,创新货车租赁、挂车共享、定制化等发展模式。依托高安建筑陶瓷物流园、高安光电物流园、高安数字物流产业园等货运枢纽,统筹考虑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衔接,引导高安市利用交通区位及通道优势,推进公铁联运发展,逐步构建起公铁运输资源协调配置、信息互通共享、优势充分发挥、服务无缝衔接的货物运输体系,促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公路货运向铁路、水路转移,发展节能、低碳、集约的货运组织模式,推动高安运输结构持续优化。

加强城市货运配送体系发展。对城市主要商业区、校园、社区等末端配送节点设施进行完善优化,支持发展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投递设施;鼓励发展末端自提配送模式,积极申报绿色货运示范工程,形成覆盖全面、配送高效、绿色低碳的城市货运配送体系。完善城市货运和快递配送体系,支持城市货运向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物流转变,鼓励发展集约化配送模式。鼓励企业规划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网络以及在城市周边布局建设公共货运场站或快件分拨中心。

构建农村货运及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农村网络货运发展,着力构建覆盖全面、集约高效、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产品下乡“双向通道”,加快推动“快递进村”工程。加快基础设施融合发展,依托乡镇客运站、物流站点、邮政服务点,打造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运营线路融合,开通客货邮合作运输线路,实现客货邮既有网络、运力资源共享。推进运输信息融合,鼓励建设县域内客货邮运输信息平台,推动客运、货运、邮政快递信息共享对接。

(三)加快升级邮政及快递服务体系

积极推动交通与邮政融合发展实施邮政快递枢纽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完善邮政基础网络布局,加强快递服务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顺畅衔接,支持邮政业发展。引导规范农村客运站、客运班线提供农产品、农贸、农村生活日用品等的集散和中转服务,推广农村交通、邮政、快递、商务、供销“多站合一”场站运营模式,助力城乡物流网络化发展。鼓励运输企业和邮政、快递企业参与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连锁配送业务,提升邮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邮政普遍服务基础网络加快推进高安城区快递电商产业园建设,推动全市快递行业产能聚集,实现行业集约化经营。重点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终端能力建设,完善城市小区智能快件箱、末端服务综合场所以及县级邮件处理中心布局,提升对高安市全市域及周边地区的邮政服务覆盖。着力解决邮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城乡局所改造和村邮站建设,加强城镇居民楼信报箱配套和机要通信保密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改善邮政普遍服务营业、投递和内部处理设施、设备条件。做好邮政服务“三农”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邮政网络。

六、增强交通智慧绿色平安发展水平

(一)提高交通智能化发展水平

推进交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进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路、内河高等级航道、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加快高安市交通信息中心建设,逐步构筑起涵盖多种运输方式,覆盖建管养各个环节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数据搜集与分析处理、公路管养科学决策、政府在线监管及辅助决策、综合交通应急指挥调度等服务,为公众提供出行、后服务、行业信用等信息查询服务。积极推进智能化配套工程建设,推动高安逐步建立起覆盖场站、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涵盖公交、出租、旅游交通、公共自行车的智能化客运监测调度体系,串联供需双方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高度协同的综合执法体系,统筹行业监管功能的信用交通体系平台建设,为实现政府远程监控与非现场执法、旅客一票联程、货物一单联运提供信息基础。

加快基础设施智能化。着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民航机场、城市停车场、物流园区等智能化升级。应用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智慧应用。推动公路建设、施工及养护智能化。加快构建江西智能航运体系。谋划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为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无线充电、自由流收费等提供测试实验环境。积极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改造,稳妥有序推动重要路段智能升级改造,打造若干条具有智慧效能的线路或车道。

专栏4 高安市交通信息中心

搭建高安市交通信息中心:建设由指挥中心大厅、视频会议室、协同办公系统和机房等组成的高安市智慧交通信息中心,实现对多种运输方式运行、建设、养护、监测、收费、安全、服务等业务数据进行采集、汇聚、管理,实现高安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的一键调用和可视化管理。

(二)加强绿色集约发展能力

大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体要求,推动交通运输政策、规划、设计、建设、营运、养护等方面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优化调整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大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优化运力结构,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助力结构性节能减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公共交通与步行、自行车、小汽车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换乘条件,建立以“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为主体的绿色出行系统。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加速老旧柴油货车、“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淘汰,进一步推动货运车辆、船舶绿色化、清洁化升级,强化载运工具废气排放污染治理。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公路建管养各环节的推广和应用,促进高能效、低排放的交通运输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加快大型车快充桩、大型车慢充桩、小型乘用车快充桩、小型乘用车慢充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换气站等设施在高安市主城区的布局,引导技术性节能减排。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岸线、空域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的一体化开发,提升交通用地效率。积极探索交通运输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推广使用包括交通废弃物(废水)循环利用等在内的节能工艺、设备、技术和材料,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

(三)强化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提高交通设施设备安全水平。将安全发展贯穿于综合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完善交通软硬件设施,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完善路网安全保障设施,加快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隧道改造治理、公路标识标牌完善、航道码头船舶防护设施提升等工程,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坚持“科技兴安、人才强安”,加大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先进适用安全技术和装备应用,加快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安全监管装备配备,推动政府部门实现对道路、航道、重要营运装备的实时、动态、全方位监管,提高交通安全监管效能。

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管控,强化重大风险源的识别和全过程动态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径建设,完善紧急交通疏散、救援和避难通道系统。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地方标准体系,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和自然灾害交通防治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交通应急保障基地。健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突发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应急物资保障基地。

七、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持续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权力管理清单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推进公路养护机制改革,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重点完善养护招投标、养护信用评价、日常养护管理、养护工程交竣工、养护质量监督、养护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全市交通部门行政执法行为,完善制度、规范流程,组织好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督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市依法行政水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政府性投融资主体的良性投融资机制,对大量存量基础设施资产,探索特许经营、资产市场融资、股份转让等方式,提高政府存量资产使用效率,形成政府投资、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创新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加强专业化人才引进,建设交通高端智库,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建立与交通强省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加强交通运输软实力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提升交通运输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升交通运输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做到文明执法、依法执法、智慧执法、安全执法。确保公平公正执法。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按照职能分工,明确责任,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细化落实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详细的年度实施方案,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实,强化规划实施中动态监测分析,组织中期评估,及时调整规划,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尽快建立交通、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交通发展协调机制,组织开展对全市综合交通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协同推进。

2.争取多方支持

抢抓机遇,紧跟时事,积极向省委省政府、高安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情况,大力争取国家、省级层面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用地指标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密切沟通协调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配合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环保审批等相关工作,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协调,在项目路线走向、工程方案、建设时机等方面做好对接,形成合力,共同争取相关跨区域项目纳入上位规划。

3.强化资金保障

全力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对高安交通发展的支持,积极争取交通专项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加大交通建设财政性资金保障力度。稳定现有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切实保障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创新交通运输领域投资融资模式,鼓励开发型金融机构发挥引领作用,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用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做好规划衔接

积极对接国家、江西省、宜春市相关规划及战略研究,密切注视政策方向与支持重点,对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大南昌都市圈等规划进程保持高度关注,主动做好高安市相关基础性研究工作。严格按照构建“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做好建设项目线位规划,处理好与三区三线”的关系确保建设项目可落地、可实施

5.加强监督考核

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建设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年度综合考评范围,考核结果与交通项目立项、资金安排、任务下达等挂钩。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严格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建设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创建品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


附件1

高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建设项目库

类别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规划等级

建设规模

“十四五”投资(亿元)

“十四五”项目汇总

“十四五”规划项目总投资

416.05

“十四五”计划项目总投资

338.36

高速公路

1

靖安至樟树高速公路

新建

双向四车道

146公里

183.00

小计

183.00

国道改扩建

1

G320高安境内改线工程

改建

一级公路

27.5公里

12.60

小计

12.60

省道改扩建

1

S218高安大城至黄沙段新建公路工程

改建

一级公路

43.4公里

19.55

2

S221上高县城至高安石蚁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

改建

一级公路

30.0公里

9.74

3

S221高安石蚁坳至付家圩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

改建

一级公路

6.4公里

2.89

4

S527高安相城至横江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改建

二级公路

9.9公里

1.29

5

S219高安杨圩至太阳段二级公路改建项目工程

改建

二级公路

34.3公里

4.81

6

S309高安独城至新街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改建

二级公路

13.3公里

2.23

小计

40.51

农村公路

1

奉新至高安(高铁)一级公路

新建

一级公路

22.3公里

8.52

2

高安祥符至南昌西二环西山北互通一级公路新建工程

新建

一级公路

16.7公里

10.87

3

高安至南昌快速路

新建

一级公路

45公里

20.23

小计

39.62

旅游交通网络

1

华林到赤田旅游公路

新建

旅游公路

 

 

2

华林到上游湖旅游公路

新建

旅游公路

 

 

3

村前到赤岸

新建

旅游公路

 

 

4

上游湖环湖

新建

旅游公路

 

 

5

周岭至上宅旅游公路

新建

旅游公路

 

 

6

华林至村前段旅游公路

改建

旅游公路

 

 

7

艮山至周岭旅游公路

改建

旅游公路

 

 

8

G320线至百峰岭旅游公路

改建

旅游公路

 

 

9

G320线至仙悠谷旅游公路

改建

旅游公路

 

 

10

伍桥至上宅公路

改建

旅游公路

 

 

产业交通网络

11

板栗林场至赣西粮仓产业大道

新建

产业公路

 

 

12

园艺场至油茶基地

新建

产业公路

 

 

13

高胡路至锂电产业园

新建

产业公路

 

 

14

G320线至志平园林

新建

产业公路

 

 

15

帝师生态园至天麒农业开发区

新建

产业公路

 

 

小计

0.00

内河航道

1

高安锦江至赣江水运通道

改扩建

 

 

 

小计

0.00

机场

1

高安通用机场

新建

通用机场

A1

3.30

小计

3.30

客运枢纽

1

高安城西客运综合服务站

新建

二级

0.5万人/日

0.50

小计

8.81

货运枢纽

1

高安建筑陶瓷物流园

在建

物流中心

占地400亩

10.00

2

高安光电物流园

在建

物流中心

占地300亩,建设面积40万平米

10.00

3

高安数字物流产业园

在建

物流中心

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

30.00

小计

50.00

现代物流体系

1

高安市快递物流园

新建

邮政快递服务中心

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4000平米

0.420

小计

0.42

智慧交通

1

宜春市智慧交通信息中心

新建

信息化平台

——

0.10

小计

0.10

“十四五”储备项目总投资

77.69

铁路

1

九江至长沙铁路

新建

高速铁路

70公里

65.00

小计

65.00

国道改扩建

1

G320高安境内大城至祥符公路新建工程项目

新建

一级公路

16.6公里

10.87

小计

10.87

省道改扩建

1

S307高安伍桥至华林段改建公路

改建

二级公路

13.6公里

1.82

小计

1.82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