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履职依据>政府文件

高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安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访问量:

关联稿件:

高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高安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城垦殖场,市政府各部门:

《高安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高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831  

(此件主动公开)

高安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和改进全市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宣传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2222号)和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宜春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字〔202323号)精神,结合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着力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着力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原则

1.健康第一,预防为主。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分类推进,综合施策。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有效解决学生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点堵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综合能力。

3.三全育人,协调联动。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学校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构建全覆盖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三)目标任务

构建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全面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基本达标,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早转介六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到2025年底,全市中小学校100%建立心理防护机制,100%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中小学生100%接受心理健康筛查并建立档案、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中小学校创评宜春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达到15%以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配齐配强,学生积极向上、阳光乐观心理品质基本形成,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市教体局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中心负责研究指导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筛查及管理服务工作。全市各中小学校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服务站,至少要选配2名责任心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服务经验的教师,具体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危机干预相关工作。常态化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培训,提升教师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确保2025年底全市所有辅导员、班主任持证上岗。(责任部门:市教体局、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各中小学校)

2.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校要统筹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和课表,确保每两周不少于1 课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力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优质课竞赛,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培育、遴选和推广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和线上课程,形成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每年遴选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宜春市级科研课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及成果转化。2025年前配合完成宜春市“60节心理活动示范课、6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60个校园心理剧资源库建设。(责任部门: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各中小学校)

3.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严格执行双减政策,规范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和考试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学科融合,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要素,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以德育心。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美劳课程的刚性要求,保障学生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劳动技能和一定的艺术特长,提升学生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心理品质。有效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学习生活中享受乐趣、释放压力、健全人格、锤炼心志。大力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扩充优秀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资源,依托研学实践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各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1次以红色、绿色、古色为主要内容的研学实践活动。丰富校外活动中心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对校外活动中心的考核力度。各校要因地制宜推进心理辅导室建设。(责任部门:市教体局、各中小学校)

4.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根据筛查结果,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成长档案。全面构建班级(宿舍)年级学校家庭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建立心理委员(吹哨人)班主任年级德育主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服务站四级危机干预体系,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信息,实现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加强春季、入学季、考试季、毕业季、假期返校等特殊节点上特殊群体的心理危机排查,全面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制度和专家会诊机制,与医疗部门紧密合作,做到治疗、康复、转化环环相扣,排除危机。(责任部门: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各中小学校)

(二)全面落实家庭教育责任

5.发挥家长主体作用。大力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江西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引导家长强化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自觉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鼓励和倡导家长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校组织的家校互动活动,每月至少主动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电话沟通1次,每周带领孩子参加1次社会实践活动。(责任部门:各乡镇(街道、场)、市教体局、各中小学校)

6.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织实施好《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家庭教育促进法》,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推动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开设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等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特点和规律,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赋能。(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妇联、市卫健委、各乡镇(街道、场)

7.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家校沟通,完善家长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委会作用,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沙龙等系列活动,引导家长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或游戏。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至少召开1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家长会。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深入了解掌握学生成长环境和家庭状况,针对学生的异常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共同商讨科学解决办法。(责任部门:市教体局、各中小学校)

(三)全面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8.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卫生医疗机构的支持协作机制,持续强化卫生医疗机构与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学校协同合作,建立定点合作关系。到 2025 年,县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鼓励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强对沉迷网络人际交往、游戏等网络迷恋行为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对留守、流动、单亲、残疾、丧亲等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重点关爱,提供及时心理干预。加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心)建设,鼓励支持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基地。(责任部门:市卫健委、市教体局、市文明办、团市委)

9.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行动。鼓励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和优秀社会资源、志愿者等提供线上咨询服务,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等,确保为有需求的师生提供优质咨询服务。鼓励各类心理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公益慈善组织等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引导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先进模范、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工作者、心理专业大学生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定期为学生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加大123559665254009 151095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和学生心理服务热线的知晓率,加大心理服务热线与学校、家长沟通和联系力度。(责任部门:市委政法委、市卫健委、团市委、市教体局、市民政局)

10.净化社会育人环境。深入开展儿童图书、音像等出版物清理整顿,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大网络有害信息、网络游戏沉迷、不良网络行为治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着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清朗社会文化及良好网络生态。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危害身心健康的食品、玩具等。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强化安全风险防控,不得在学校周边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和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纠纷,切实保障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责任部门: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教体局、市网络应急指挥中心)

(四)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11.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市教体局)发挥协调联络作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见附件),同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场)建立信息联通共享和联动协作机制,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委政法委、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红十字会、民政、文明办、卫生健康、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组织心理咨询工作志愿者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讲座、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在社区设立家长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社会工作站等社区心理服务机构,面向儿童青少年、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责任部门: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12.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科协、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渠道,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各中小学要结合每年“5·25”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珍爱生命教育、法纪教育、挫折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学会生存。(责任部门:市科协、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各中小学校)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安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市长,副市长、公安局长任副组长,教体局、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卫健委、网信办、市监局、关工委、团市委、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对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机构设置、工作实施、评估检查、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集聚资源、整合力量,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学校主动作为、社会共同参与、家庭尽力尽责的工作格局。

2.落实经费保障。各部门应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各学校在年度单位公用经费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师资培训,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考核,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有效开展。鼓励各种社会资源支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3.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总结提炼推送,用好用足主流媒体资源,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

4.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纳入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重要内容,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评价、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内容,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

附件:高安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附件

高安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进一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织密织牢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络,有效遏制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决定建立高安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宜春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2.统筹研判全市学生心理危机防控工作形势。

3.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

二、例会制度

1.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临时召集。

2.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提出需讨论的议题,并认真落实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

3.各单位要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重要作用。

三、相关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市教体局):牵头负责指导日常工作,同各部门信息联通共享和联动协作工作,落实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市委宣传部: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强化新闻机构社会责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正面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组织一批心理辅导志愿者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市委政法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范畴,加大对966525心理服务热线的统筹管理。

市网络应急指挥中心: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上网用网,加强网络监管,做好舆情监控,防止媒体炒作,构建健康绿色网络环境。

市卫健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社会心理服务的重要内容,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鼓励和引导专家学者、医务人员、专任教师、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工作者、心理专业大学生等加入,定期为学生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加大政策引导,扩充心理健康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推动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推动医疗机构与学校共享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到2025年底实现中小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成立心理辅导人才库。

市财政局: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指导各学校在年度单位公用经费预算中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并加强经费使用绩效管理。

市公安局: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巡查、监测预警,及时核查学生个人扬言自杀倾向等信息,并予以妥善处置;协助学校寻找失联学生,协助做好涉校事件维稳工作,依法及时处理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

市人社局:制定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办法,推动解决关于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鉴定后如何开展相关职业评价的工作。

市民政局:加强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推动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市市场监管局:规范面向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依法查处心理咨询机构无照经营行为,加强校园外市场秩序监管,严格营业性娱乐场所登记审查。

团市委:加强对学校团学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培训,开展公益性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提升青少年服务阵地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持续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充分发挥12355的心理服务优势,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系列活动,切实服务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市妇联:提升家长及监护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帮助。牵头开展好家庭教育,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市关工委:组织心理辅导团到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讲。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